這則報導也不算《蔡天鳳碎屍案》的新聞, 而是批評傳媒!
我一開始已經說明《蔡天鳳碎屍案》是一個恐嚇宣傳。撒旦邪魔妖婦在油管製造虛假視頻刻意大量推送這則新聞,整個臉書鋪天蓋地不願推送恐怖情節。一則本地新聞變成全球焦點。
我們在傳媒和油管上看到的視頻和圖片,都可以是利用克隆人面具的電腦製作。目的是為了轉移視線,帶動風向。甚至乎有人故意利用這則新聞抹黑愛國者。
【名媛碎屍案背後 傳媒陷熱度漩渦】 香港名媛蔡天鳳碎屍案震驚全球,案件成為不少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隨著傳媒鋪天蓋地的報道,社會開始就有關報道引發爭議。
28歲時裝名媛、譚仔米線創辦人的媳婦蔡天鳳(Abby Choi)遭前夫一家肢解烹屍,案件引起傳媒爭相報道。不少人認為報道太過詳細,不但血腥容易令讀者不安,更未有顧及死者家屬的感受。部分傳媒甚至為了搶熱度,對死者進行深度“起底”。不但挖出其社交平台面書、小紅書,更高清分享其生前居住的豪宅、多年前舉行的婚禮等。到底是報道新聞還是無止境的消費?
蔡天鳳案於今年2月24日深夜曝光,“年輕”、“名媛”、“美女”、“前夫”等標籤,令案件迅速成了輿論焦點。直至2月26日警方公布調查最新進展後,案件手法之兇殘、人物關系之複雜更火速登上各大熱搜,成了市民茶餘飯後的談資。隨著愈來愈多人關注案件,相關的討論亦隨之提升,傳媒爭相報道案件內容。 截至今日(13日)下午5時,“蔡天鳳”相關新聞在谷歌(google)搜尋器上共有約564萬個搜尋結果;“Abby Choi”亦有295萬個搜尋結果,當中不少為外國新聞。在微博上有185個相關話題,不少閱讀量超過1億,當中單單“香港警方公布蔡天鳳碎屍案細節”已有高達11.4億的閱讀量。另外在臉書,更有人開設“協助偵查蔡天鳳(Abby Choi)案討論群組”、“蔡天鳳Abby Choi過去現在將來”的群組。
不少傳媒過份報道法醫工作細節,除了內容血腥令讀者不安外,某程度或變成“教導”犯案手法。隨著案件持續發酵,出現愈來愈多有關案件的猜測,人們的關注點亦從案件本身轉至周邊八卦。不少媒體開始蹭熱度,不斷報道蔡天鳳生前點滴,肆意公開其住所的照片、與家人的合照,大吃人血饅頭。甚至有媒體捕風捉影,未經證實便寫出誣衊死者身份背景等相關的報道。 這一系列消費死者的行為引發社會討論。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天定就曾發文指,媒體的在場和及時全面的報道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這是媒體履行監測社會環境功能的前提,也事關每一個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利。他解釋,考慮到案件受到高度關注,因此警方向社會公布更多的細節,以消除社會各界對警方辦案能力與力度的誤解,另可借助媒體報道去澄清流言蜚語。然而在報道兇殺案時,大眾媒體要有所節制,不應該對作案過程及現場慘狀進行過度渲染。在必要時還要對受害者的隱私予以保護,這是新聞界的基本共識。
王天定在文章中指出,一些細節信息可能會讓部分公眾感到不適,這也提醒媒體要努力提高專業水準;而一些媒體片面追求吸引眼球的做法,更應該受到批評。他強調一個良好的社會,不能顧此失彼,應該在各種因素中力求尋找最佳的平衡點。
而內地媒體《新週刊》在《被窺探的蔡天鳳,不會是最後一個》中亦指出,除了充滿獵奇的、事無鉅細的兇案描述,媒體對受害者隱私的無限曝光,同樣令人感到不適。讀者也許沒完全了解兇殺案的前因後果,就已經在無形中掌握其私生活所有細節。文中更指出,媒體以極大的“熱情”參與了報道和跟蹤,網上有無數的自媒體和網友圍觀討論,令原本是受害者的蔡天鳳,成了一個被全方位“凝視”的對象。
所有心情:
22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