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的什麼重整架構建議,衹是一些表面功夫,無關痛癢。在2019反修例暴動中,有許多人提出政府監察委員會和司法監察委員會。林鄭隻字不提。無論他改到天花龍鳳,都是閉門造車黑箱作業。林鄭虛報財務預算,資源分配嚴重不公,賬目混亂,龐大經營開支受惠公務員,欺騙全港市民和立法局。就沒有人可以審核和監察。
司法改革隻字不提。司法大獨大的法官仍然可以通過審核司法覆核,嚴重拖慢政府工程。香港法官審判不公,司法制度質素下降,林鄭亦沒打算改變。更加沒有提及司法量刑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繼續可以隻手遮天。
教育局龐大不明開支,施政報告並沒有提到教育局的改革。教育局是香港黑暴的罪魁禍首。
她的改革完全解決不到香港的核心問題。經過2019年的暴動,林鄭仍然無動於衷。堅決不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空談什麼「明日大嶼山」,「北部發展區」。18萬精英公務員花10年時間也不能解決環保組織問題,郊野公園邊陲地一寸也不能用。在林鄭心目中,那18萬公務員和其他既得利益者才是真正的香港政府持份者。其餘700萬人都是路人甲乙丙,唔開心就去郊野公園行山啦!
陳穎欣
重整架構 優化團隊 加強問責制管治效能
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進行了多次政府機構改革,並於2002年開始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以提高施政效率。然而,直到現時,特區政府架構在實行政策上仍然為人詬病,亦未能讓香港真正解決深層次矛盾,實在有必要進一步改善的必要。本年10月,行政長官公布2021年施政報告,當中亦表明需提升管治效能,包括重組政府架構及需強化管治團隊等。就此,治港新政今午舉行記者會,治港新政發起人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及成員陳穎欣提出三項建議以強化政府問責制的管治效能: 🔶決策局架構重組 🔶增加問責官員的幕僚團隊
🔶優化創新辦架構
1. 決策局架構重組 就政策局的架構重組,麥美娟表示大致認同施政報告提出的架構重組方向,如分拆運輸及房屋局,運輸獨立成為「交通運輸局」,專注處理運輸基建、公共交通服務和交通管理事宜,促進物流業發展,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麥美娟亦表示應把房屋和負責土地發展的發展局合併成為「土地房屋局」,專注處理困擾香港多年的土地及房屋問題;就著發展局下的工務範疇,則可與環境局合併,成為「環境工務局」,避免日後的「土地房屋局」的工作過於繁重,及平衡工程及保護環境的需要。麥美娟亦同意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推進香港文創、體育及旅遊產業,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此外,治港新政亦關注香港政府在人力政策制定上的架構問題。麥美娟認為現時特區政府在執行及架構上忽視了人力發展的政策。雖然政府成立了一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跨部門「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以探討、擬訂和統籌人力策略及措施,但該委員會實際上卻只是一個諮詢架構,既沒有權力亦沒有資源制定政策。而決策局中負責制定人力資源策略的勞工及福利局,旗下負責「人力」職能的「人力組」及「僱員再培訓局」卻是隸屬於「福利」分科,定位低、資源少,亦與其上級福利科的職能不相關。而局方除了進行不定期的人力需求推算報告外,過去未有在人力發展上有任何亮眼的政策。(實際上該類推算報告亦是跨部門負責,包括統計署及政府經濟辦公室等。)
麥美娟建議,加強「勞工及福利局」下「人力」的職能,把負責人力政策的人力組從第一分科(福利1) 中調出提升成為人力科,提升職能的層級,由一名副秘書長帶領,專門負責人力資源及再培訓政策,再培訓局亦調至本科,以配合香港未來發展的人力需求,加強勞福局 a.) 研究、收集人力需求及就業數據的能力、b.) 制定人力政策的能力及c.) 培訓能力以提升香港人的整體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以配合未來香港創科、文創、金融等重點發展產業的人力需求。
2. 增加問責官員的幕僚團隊 麥美娟認為現時政府決策局的問責官員沒有「幕僚團隊」。有別於其他地區,如在議會制政體內,官員是由執政黨的議員出任部長,本身有自己的議員助理作為幕僚,或在其他政體中是有固定編制讓官員聘請幕僚,或是有所屬政黨的人員支援。而在香港,主要官員除了副局長及一名政治助理外,局長辦公室的團隊在編制上全靠公務員支援行政工作,而政策游說、宣傳、公關、研究方面都由決策局下的各部門自行負責,由非本行的公務員處理或需外判,因而出現政策「離地」及未能追上社會變化等問題,導致「決策」失誤。現時,大部分的決策局都有以編外形式聘請少量非公務員合約僱員以滿足政策研究及宣傳等工作的需求,但人手明顯是遠遠不足。 就此,麥美娟建議以一筆過撥款方式在局長辦公室下增加一定數目的編外職位,讓政治委任官員可建立一隊政策游說、宣傳、公關、研究的「幕僚團隊」與公務員「行政團隊」共同協助官員,使官員到有一隊能滿足工作需求的團隊,令官員在制定政策時可平衡幾點:瞭解政府的實際運作及能力、瞭解實際民情及需求、及瞭解社會各團體的訴求及利益。
3. 優化創新辦架構
關於現時創新辦的職能及表現,陳穎欣認為中策組自2018年改組為創新辦後,便失去了收集民情、政策研究等智囊團/心戰室的功能。除了聘請了數十名年青人,以顯示政府「重視」青年外,其他工作都不盡人意,如施政報告的公關工作或保就業計劃的執行工作等。在2019年的暴亂事件中,創新辦亦沒有在民情分析及輿論公關上起任何正面作用,甚至出現職員與政府不在同一陣線的情況。
陳穎欣認為首長的團隊至關重要,建議優化創新辦,重新加強智囊幕僚的角色。創新辦日後應定期進行民意調查,並就香港發展路向進行長遠研究,而非只懂把研究工作外判。
陳穎欣續表示應改善創新辦編制,原有在政策研究及統籌組下的非公務員職位保持不變,而負責收集民情、研究、宣傳的副總監或助理總監等領導職位由現時的「公務員職位」改為「公務員或非公務員職位」,以進一步吸納外界人才,強化創新辦收集民間/社會意見、連結各個階層、分析政策議題及公關宣傳等方面的能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