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4由 軼聞密檔 發表于歷史
經過《貨幣戰爭》這些「神書」的「科普」,「共濟會」不但已經是家喻戶曉,簡直可以說能「小兒止啼」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共濟會這個起源於歐洲石匠互助會的組織,現在只是各國精英搞的一個類似「同學會」的組織,雖然共濟會起源於英國(對的,不是起源於美國,更不是猶太人組織),不過英國總會對其他各國分會並無管轄權。
而且共濟會的資料已幾乎全部公開。如英國的共濟會總會圖書館,公開了總會和地方會所的會議備忘錄、會所名錄、會員名單、會員註冊信息等檔案,以及年曆、古代訓誡等文獻。
2009年後,《共濟會年鑑》《共濟會名錄》《共濟會分會譜系》等都已能通過網絡查詢。從2005年-2012年,哈佛、牛津大學也將各自所藏的共濟會檔案進行了數碼化處理,發佈在公共圖書系統,供人免費閱讀。
不過呢,無論如何,共濟會至少是一個各國精英的「同好會」,雖然各國共濟會各不統屬,彼此也沒有上下級關係,但是共濟會成員畢竟代表著一種身份,一種人脈;因此,可以這麼說,精英不一定都加入共濟會,但是加入共濟會的多數是精英。
那麼,大中華地區有沒有共濟會存在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香港。
在兩次鴉片戰爭以後,香港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自然,英國人也把共濟會帶到了香港。
香港第一個華人共濟會成員是誰,筆者沒有查出來,不過香港共濟會第一個華人導師畢竟是誰,筆者還真查到了。
很遺憾,不是所謂的香港四大家族裏的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而是一個現在很低調,不為人熟知,但是在英國佔據香港時期赫赫有名的一個華人家族的成員。
這個人就是利氏家族的第二代,利銘澤。
香港利氏家族,也被稱作利希慎家族,因為利氏家族第一代利希慎聞名。
利希慎生於美國夏威夷,年青時在美國受教育。利希慎的父親是最早到美國淘金的中國人之一,就在17歲那年隨父母來到了香港,憑藉著英文的優勢,利希慎很快就在學校擔任翻譯等職。利希慎在父親經營鴉片致富後繼承其業,在販賣鴉片的同時也投身於房地產中,財富進一步積累,也成了當時的「公煙大王」。
1923年利希慎創辦希慎置業,放棄鴉片貿易並進軍地產,先是向怡和洋行以380萬買得銅鑼灣西部一帶土地發展成為後來的利園(即今日香港中環的利園山道、利舞台、波斯富街、恩平道一帶),此後利希慎更涉足金融、貿易等多方面投資。
1923年一座金碧輝煌而具有當時先進旋轉舞台的中國劇院——利舞台巍然聳立在波斯富街上,為當年廣受歡迎的娛樂——中國戲劇提供了演出場地。利舞台廣場於1994年在利舞台劇院舊址重建完工;新建大廈仍保留利舞台劇院原有風貌,同樣有高聳拱形圓頂。李精一先生所寫的對聯(「利東擅南萬國衣冠臨勝地,舞徵韶頀滿台簫管奏鈞天」),現在則高懸於利舞台廣場新廈大廳正中。
1950年代的香港
利希慎隨後又在自己和妻子及置業公司名義下大量置業。除銅鑼灣、堅尼地道自宅及皇后大道中的自用寫字樓外,利希慎的其他產業遍佈波斯富街、利通街、灣仔道、太和道、石水渠街、皇后大道東、海旁街、第二街及春圓街等。二戰後銅鑼灣山地逐步剷平建屋,山石泥土則用於填海。原本銅鑼灣的範圍是東至渣甸街、南至禮頓道、西至花園路、北至軒尼詩道。
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利家這個靠毒害本國人民致富的鴉片販子算是成了港英當局眼中的「高級華人」了。
在逐步脫離鴉片行業的時候,利希慎還是很有眼光的,他把自己和原配夫人生的幾個兒子都送到英國讀書,希望藉此能真正進入英國上層社會。
利希慎這幾個留學英國的孩子都很厲害,老二利孝和畢業於牛津大學,還曾擔任過民國時期外交部顧問、民國時期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兼聯合國安理會民國時期首席代表的特別助理,1949年後,他回港掌管家族生意,向多方面投資,出任聯合汽水廠有限公司及美都有限公司主席,還擔任香港英美煙草有限公司、國泰航空公司及上海商業銀行的董事。
但是,他還不是利家最厲害的,利家最厲害的是利希慎長子,利銘澤,也就是共濟會香港分會總導師。
官方資料上只是說他「1927年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學士及碩士銜。196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自1955年至1960年,出任香港市政局議員。留英期間,曾任中國留英學生總會會長。」
丘吉爾
然而2011年,他女兒出了一本書,叫做《香港利氏家族史》,還專門邀請了前英國香港總督衛奕信給這本書寫序,這本書里披露了更多細節,原來利銘澤兄弟在英國讀書時的監護人竟然是丘吉爾,而且還是丘吉爾親自邀請加入共濟會的,1960年代,他甚至成為了共濟會遠東地區總導師。
我們來看利德蕙女士書中是怎麼寫的——
利銘澤在留英期間由監護人丘吉爾邀請入會,阿波羅大學357會所,1929年加入香港的大學3666會所,參與了廣州華南之星2013會所的復會工作,2戰期間曾任美國加州總會所在重慶的堅毅會所的客座會員,1950年成為華南和康馬克兩個會所的總導師,1951年獲得大學會所第一首長席位。
1961年4月英國共濟會總導師士加堡伯爵任命其為遠東和香港地區總導師。利銘澤屬於英國共濟會,香港共濟會的固定客座會員,愛爾蘭總導師授予其資深會員資格,亦為英格蘭總會所的榮譽地區副總導師。其擔任總導師21年,香港的14個會所和4個附屬會所的活動從未缺席。
其副手姚剛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協商,香港共濟會只要遵守基本法可以繼續活動,會議可以仍然用英語。當然中國希望1997之後活動能較為公開。1997年7月1日後,香港共濟會不再向香港皇室祝酒,改向中國政府致敬。
利銘澤死於1983年7月6號,香港和日本共濟會分別為其舉辦了葬禮。
其實利銘澤不僅擔任了共濟會遠東地區總導師,還當然了很多顯赫的職務,比如中國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副會長,香港工務局註冊畫測師,華僑日報救童助學運動基金善款支配委員會委員,南華體育會會長。曾出任立法局議員,行政局議員,公務人員任用委員會主任委員,反貪污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專校董及校務委員會委員,及多個團體的名譽會長,四邑工商總會永遠會長,利希慎置業有限公司,經達航空業有限公司,利國酒家等十多公司董事長。
而且現在所謂的香港四大豪門,和利家一比,在港英時期真的不算什麼。
比如霍英東先生,他真正成為香港頂級富豪,第一步就源自1953年利銘澤把銅鑼灣使館大廈賣給他,而且利銘澤還把滙豐銀行這些銀行關係介紹給霍英東先生,霍英東傳記里說「霍英東拎了280萬港幣的現金就去買樓,順利和利家利銘澤、利孝和成交,同時也學會了做生意的訣竅---和銀行打交道。他知道借銀行之力,他才能真正做到有實力做房地產。」
還有比如李嘉誠,李嘉誠真正成為華人首富源自滙豐銀行董事長英國人沈弼把黃埔賣給他,然而這場交易充滿了疑問,因為當時李嘉誠出價並不是最高的,甚至比較低,可沈弼還是選擇了李嘉誠;因此一直有謠傳說李嘉誠第一任夫人一直是沈弼的情婦,所以沈弼才會這麼便宜把公司賣給李嘉誠。不管如何,沈弼確實是李嘉誠的貴人,而沈弼在利銘澤面前,只是一個晚輩。
李嘉誠
利銘澤以及他背後的利氏家族,才是港英時代香港真正豪門。
利銘澤的女兒利德蕙履歷也很嚇人,她2003年11月17日獲頒多倫多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並被委任為第三十一任多倫多大學校監,成為首名華裔校監。而且她還是首位華裔加拿大國會上議院議員。
注釋:
1、李書軍:《英格蘭共濟會總會圖書館資料簡介》,《理論界》2013年第1期
2、《香港利氏家族史》,作者:利德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3、《霍英東全傳》,作者:冷夏,中國戲劇出版社
4、《香港,李嘉誠的財富地理》,作者:魏一平,三聯生活周刊2012年第23期
Comments